为拓宽残疾人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和平台,建立残疾人扶贫创业长效机制,6月13日下午,市残联班子、各县区理事长专门在山海关残疾人农民专业合作社,召开残疾人扶贫创业现场经验交流会。
山海关残疾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市残联惠民政策规划下,借助山海关区种植大樱桃技术优势,通过区残联新班子的积极筹划,于2014年初由5名残疾人发起成立。合作社位于山海关区石河镇兴富庄村,现已吸收82户残疾农民入社,种植面积110余亩,其中建成不同树龄、不同品种大樱桃核心示范园60亩,辐射带动全区残疾人农户种植面积400亩,年产优质大樱桃200余吨。合作社设置种植培训室、育苗室,山海关残联分3批组织80名农村残疾人,培训大樱桃种植实用技术。投入资金5万元,为入社残疾人户配发有机肥20吨、分装箱4000余套、技术资料500余份。下一步,合作社要以“公司+农户”形式,实现科学化、社会化发展,创立自主品牌。采取农超对接、开设网店、批零结合等多元化销售模式,服务带动更广大的残疾农民共同致富。
山海关残联就合作社成立初衷、发展目标,以及运作过程中“引资扶持渠道、技术支撑团队、经营风险规避”等问题,进行了深入讲解介绍,各县区理事长也纷纷从各层面、多角度提问,了解合作社市场运营模式和体系,探讨残疾人扶贫致富渠道,畅谈交流本地区残疾人创业可行性发展。
蒋玉洪理事长对各县区残疾人扶贫创业工作,提出明确要求:一要发挥优势,主动作为。各县区残联一定要围绕残疾人扶贫创收为中心,找准扶持工作重点,坚决贯彻田书记的“最大限度地团结、凝聚、联系、服务群众,最终赢得群众的认同”的要求,发展多形式惠及广大残疾人的扶贫创业项目。二要扶贫创业,打造品牌。要注重发挥各地优势,真正做出各县区自主的残疾人创业品牌,扶贫工作达到“扶持小部分,带动大部分,让更多残疾人得实惠”的发展目标,真正将“输血式”扶贫变为“造血式”扶贫。三要创新机制,扩大宣传。善于总结残疾人事业中的重点、亮点工作,加强对残疾人典型的宣传,让更多的人了解、支持残疾人事业。借助各种活动节点,采取社会化方式,吸纳社会公益组织参与,组织残健共融互助系列公益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