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懈努力 绽放阳光



不懈努力 绽放阳光


杨光亚,1968年生人,现任我市殡仪馆馆馆长,他自幼因患小儿麻痹,不幸右腿落下了残疾,但他身残志坚,乐观面对生活,坚守在这份曾遭受许多冷眼相待的特殊岗位上。通过制度规范,他杜绝了职工接受丧属馈赠的陋习,整合团队,优化环境,人性化服务,打造了河北省第一家国家一级殡仪馆,逐渐改变着人们对殡葬行业的看法。同时,他还主张宣传文明祭扫,推动我市精神文化建设发展,先后获得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“全国民政系统优秀服务标兵”等多项荣誉。

用进取赢得尊重

初见杨光亚其人,衣着干净整洁,气质儒雅,脸上带着充满自信与阳光的亲切笑意。正是这份自信与阳光,驱散了躯体残缺带来的阴霾,让他在工作上鼓足干劲,不断感染、感动着身边的人。

    杨光亚说:“没有人生来就会乐观阳光地面对挫折打击。”他说,自己能够积极进取、乐观生活,是因为体味到了经过汗水浇灌收获的果实的甜美。杨光亚在小时候时因右腿残疾,不能像其他小伙伴一样走得快、走得稳,但要强的他却没有因此气馁,反而更加努力地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。“父母看到我的努力,常常会夸奖我‘真厉害’。当时这样简单的鼓励的话语,让我十分激动和快乐。精神鼓励比物质奖励更重要,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肯定,比吃到难得的糖果都快乐很多倍。”

把阳光注入生活

在求学之路上杨光亚遭遇了很多挫折,因此他格外珍惜大学校园里的学习时光,在学校中品德操行、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,他的自强奋进也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身边同学们的爱戴,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、美好的友谊。“大学生活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,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,让我逐渐变得乐观阳光。通过在学习、操行上的良好表现让我获得了足够支撑自己生活费的奖学金,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和认可,让我发觉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,这些都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奋斗。”

杨光亚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悟出了这样道理:不管自身条件如何,只要努力付出,就能收获快乐,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。在之后的学习、工作之中,他也不断用自己的努力追寻着生活的快乐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回报那些给予过他温暖鼓励的人们。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,杨光亚也经历了多次碰壁,最后在市残联的帮助下,他被分配到残疾人就业单位博爱医院工作,求职的艰辛让他对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珍惜又感激,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,干劲十足。“我的工作状态可以用‘兴奋’形容,单位的领导信任我,给予了我这个工作机会,又委以重任,让我十分兴奋,每一天工作都投入又快乐。”杨光亚说。

将力量无限放大

在担任市殡仪馆馆馆长后,杨光亚也没有因这份常常遭受人们冷待误解的职业而失去干劲,而是投入更大的努力、用更多的热情把阳光和活力带入殡葬行业。杨光亚严格规章制度,改变陋习,同时为殡仪馆职工团队注入新血液,招聘一批年轻的高素质人才,将服务朝着人性化发展,并通过建立秦皇岛祭祀网进行网上祭祀,开展树葬、草坪葬等方式倡导文明绿色祭祀安葬。

杨光亚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肯定,收获了许多荣誉,提及这些赞誉,他说:“我的工作能获得大家的肯定,是我的家人的理解和同事们的支持的功劳。这些荣誉都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,而是属于我的团队的。这里每一位职工都有自己的优点,老职工有经验、不怕脏、不怕累,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有知识、有活力。他们每个人都用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,不同年龄层的职工互相学习,形成合力,才能取得这些荣誉和成绩。”杨光亚与单位里的职工们相处都仿若深交老友,彼此尊重、理解、支撑,一起用阳光的服务将“人生的终点站”温暖照亮。

工作的闲暇时间,杨光亚喜欢通过读书充实自己。“我喜欢利用‘零碎时间’读书,比如在我做心脏支架手术的住院期间,这段时间不能做别的事,我就利用这段时间背诵了老子的《道德经》。通过这次背诵,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没有因年龄增长而退化,受到了激励,也在反复咀嚼之中细品了书中的哲理。”杨光亚读书时常常反复细读,研究不同的经典版本,并坚持记录有着自己感悟体会的读书笔记,将书“读薄”,并将书中圣贤的智慧化为己用,运用到自己的团队管理和服务优化之中。“一本好书要反复读,吸取哲人的知识和思想,充实自己。”学无止境,读书自省,不断地自我充实完善,让杨光亚的人生之路绽放阳光,映照得更远更亮。


转自《咱爸咱妈》栏目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记者   吴妞妞